为实现稳健跨越,考虑到经济全球性波动以及汇率变化等因素,实际水平一般需要高出起点线20%~30%,如此才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经济发展基础。
今年初,世界经济挟上一年度高速反弹之势,取得较好开局,但进入下半年,复苏动能明显转弱。增长动能持续流失,世界经济挑战增多,弱衰退势头难阻。
由于各国疫情防控不一、政策空间不同,2022年各国经济明显不同步。今年,全球通胀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世界看好亚洲 但世界经济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因而将不会呈现2008年、2020年那种大衰退的局面。对此,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在内的国际机构大幅调降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普遍预计将从去年的6%,放缓至今年的3%左右,低于潜在增长率。更重要的是,美国等主要经济体为应对通胀、债务而采取的紧缩、节支等政策,经过一段时滞之后,政策效应将集中显现,对消费和投资需求带来抑制作用。
高盛集团近期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从4.5%上调至5.2%。欧元区逐月升高,11月份达到10%。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除了邮政全部由国家投资外,其他领域都向私人资本开放。
因而,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经历了多次国有化和私有化交替的浪潮。当然,这种改革路径依赖有时因既得利益障碍或决策者人事变迁等因素而怠于改革,步入原有渐进式改革陷进,甚至异化改革,从而延缓国企改革进程。既要认清国企改革的问题实质和改革方向,也要妥善选择改革路径。捷克斯洛伐克1990年颁布了《经济改革纲要》、《财产归还法》、私有化法案,随后捷克也颁布了《小私有化法》和《大私有化法》等一系列私有化法案。
学界早已关于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的详细介绍,重复介绍并无多大意义,但从中梳理能够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有所助益的经验教训则是必要的。2、普遍为国有企业改革立法。
如果单纯为了盈利,国有企业原则上就没有成立的必要。[9] 参见李昌庚:《中国社会转型的路径依赖及其法治回应》,《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商业类国有企业又分为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两种。比如英国在1974至1979年经过第二次国有化浪潮后,国有企业总产值也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
美国二战期间建立了2600个左右的国有企业。[1] 参见李昌庚:《金融危机视野下经济法价值拷辨---以国有企业为例的实证分析》,《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6期,第84页。阿根廷1989年颁布的《国家改革法》等。至于极少数非市场化国家和依赖石油等资源的国家就市场而言另当别论,也不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中国国有企业 改革 路径依赖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等。我国目前关于国企改革的专门立法并不多见,还需进一步加强。
5、凡是现有体制下难以改革的领域,则通过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改革进行协同推进。[2]世界银行列举的8个发达工业国家在1978-1991年间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平均值为7.8%(未加权平均),列举的40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大约在10%左右。
(5)国有企业按照公益类与商业类进行的分类监管及其区别法律规制还没有解决。法国二战时期建立了法兰西电力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法兰西银行等国有企业。从中国社会平稳转型视角来看,相对于原苏联东欧等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休克疗法而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的渐进式改革模式比较可行,实践证明也是比较成功的,初步实现了软着陆。商业二类是指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即特定功能类。无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原苏联东欧等转型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多如此。这是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要体现。
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基础上,下设或授权类似专门负责国企改革的主管机构,2015年成立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即体现了这一思路,从而减少或避免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扯皮、利益冲突或内耗等。四、中国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路径依赖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与政治等因素处于胶着状态的攻坚期和深水区。
通过公司化改制,依产业或行业特点,在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军工等领域,有条件、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计划等,分类逐渐降低国有股比重。这些问题如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政治体制改革等,进而影响到能否为中国社会平稳转型提供适宜的经济土壤。
看不清国企改革的问题实质或激进做法均是改革天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3)国有经济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仍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台湾地区颁布的《公营事业移转民营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以上因素决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存在空间更多一些。进入 李昌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企改革 路径依赖 。根据2017年7月发布的《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2017年底前完成所有国资委管辖的中央国有企业的公司改制。
四是市场转型下或特定发展阶段的商业类国企虽然可以与私有企业一道适用《公司法》等私法规范,相对于公益类国企更多借鉴普通商事企业的公司治理,但只要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仍具有国有企业公权力因素的特殊性,因而仍更多具有国有企业治理及其监管的共性。这势必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唯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习总书记讲话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对此,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探索。
比如俄罗斯早先有《俄罗斯私有化纲要》,1991年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所有制法》、《俄罗斯关于国家企业和地方企业私有化法》,随后又颁布了《小私有化法》、《长期归国家所有的财产使用法》等。考虑到中国国情、历史惯性以及路径依赖等因素,尤其国企改革已经到了有进有退的阶段,我国更需要谨慎处理,所谓的民营化以及当下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计划、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等均体现了决策者政治智慧与策略,绝非某些人所说的中庸或折衷做法。
基于当下国企改革基础,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其中,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曾经使用的黄金股制度在我国国企转型改革过程中值得借鉴。从深层原因来看,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国有企业产权主体模糊而缺位,信息不对称严重,委托代理成本高。(7)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及其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等。
这些领域的改革尤其需要政治体制、金融财税、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的协同推进。[2] 参见世界银行:《198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第67页。
该制度最早源于英国,以英国电信为典型。自从2014年以来,我国多地通过企业联合或政企联合等多种方式成立国企改革发展基金,进一步拓宽国企改革保障资金来源渠道,支付改革成本与代价,减少改革阵痛。
(2)按照国有企业市场定位目标及其分类改革要求,国有资本原则上逐步退出一般市场竞争领域,进一步重组并降低国有企业数量,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苏东剧变前,许多国家国有经济比重高达80%以上,甚至90%以上。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